Untitled Document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冊會員  高級搜索  幫助中心  聯系我們  在線調查  會員專區  設為首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2精品国产午夜自在线91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政府采購當用公開來秉持公信力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:南方日報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頻頻遭受非議的政府采購面前,公開依然是最主要的訴求。人們傾向于認為,讓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自行采購,內幕重重,腐敗滋生,而政府統一公開招標,則能消除腐敗。殊不知,如果沒有保持足夠的透明度以及監管力度,“統一”不過是將腐敗的可能性集中而已。政府采購最終能否借由公開手段秉持公信力,事關每個公民的切實權利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51萬的空調與1707萬的空調相比,哪個更便宜?答案自然是后者。然而,在廣州市番禺中心醫院“門診樓變頻多聯空調設備及其安裝”采購項目的投標中,報價1707萬元的廣州格力空調銷售有限公司,卻敗給了報價2151萬元的廣東省石油化工建設集團公司。為此,在持續近一年的馬拉松式質疑、投訴、復議、再審后,廣州格力和作為政府采購監督機關的廣州市財政局對簿公堂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法庭上,雙方各執一辭,互不相讓。格力代理人質疑政府采購部門浪費公帑,認為招標采購程序違規;而廣州市財政局則稱,格力空調的投標書不滿足招標文件帶星號的指標要求,因此是無效投標。我們這里無意介入雙方的法律糾紛,相信民眾也更感興趣的是,借此案件管中窺豹,政府采購制度在紛紛擾擾之下是否仍能秉持公信力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2003年《政府采購法》為政府花錢立下規矩,政府如何管好錢袋子,對納稅人負責,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。政府采購又稱“陽光采購”,立法設計上要求整個交易過程在公平、公正、公開的交易平臺上進行,并以此來保證“集中采購機構進行政府采購活動,符合采購價格低于市場平均價格的要求”。采購的物資“質優價廉”,可謂是《政府采購法》開宗明義的精神。但是,如今一些地方在進行政府采購時,盡管程序走得有模有樣,實質卻借諸如“度身招標”、“暗中陪標”、“低價競標”、“虛假應標”、“傾向評標”等“曲線救標”捷徑,擺脫法律的監管和約束,令暗箱操作或權力尋租的黑幕屢屢得手。2003年,國家發改委和衛生部政府采購相關儀器設備時,最后中標的設備竟然是投標價格中最高的,差價高達1000萬余元;最近則有媒體曝光,重慶合川區龍市中學的住校生中有許多人必須睡濕冷的地鋪,原因是當地政府為學校統一招標采購的新床,竟屬一睡就垮的劣質床,被網友譽為“床脆脆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頻頻遭受非議的政府采購面前,公開依然是最主要的訴求。人們傾向于認為,讓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自行采購,內幕重重,腐敗滋生,而政府統一公開招標,則能消除腐敗。殊不知,如果沒有保持足夠的透明度以及監管力度,“統一”不過是將腐敗的可能性集中而已。也由于權力進一步歸攏,企業即便在競標中吃了虧,因為怕得罪政府,很少有人愿意打官司,企業不打官司,相關的監察部門就無法充分重視,問題得不到解決,隨之又有更多的企業吃虧。如此,怪圈就一直陷于循環往復之中,而耗費的就是更多納稅人的錢,政府采購公信力大打折扣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政府采購體系一直是由法律、若干財政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組成,缺少承上啟下的行政法規層面的制度規范,相關的實施細則自2003年以來一直沒有出臺。今年5月,有確切消息稱,國務院已將制定《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》列入《國務院2009年立法工作計劃》,力爭年內完成。而國內首個細化、補充《政府采購法》的地方性法規《廣東省實施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〉辦法(草案)》,目前也已由省財政廳正式提交省人大常委會審議。應當說,立法補充的機會頗多,尤其在缺陷比較明顯、民意反饋比較集中的現狀下,完善更顯得刻不容緩。從操作層面看,就必須嚴格遵循公開透明原則,不僅招標要求和中標結果要公開,招投標過程也應當全程公開,切實接受公眾和輿論的監督。此外,政府采購,在某種意義上來說,是監管相對真空的地帶,審計、監察等部門也應對政府采購進行全過程監督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次判決結果到底孰是孰非,我們無權置喙,但政府采購最終能否借由公開手段秉持公信力,卻事關每個公民的切實權利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點擊這里給我發送消息顧問1:157211516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點擊這里給我發送消息顧問2:1470591962 點擊這里給我發送消息顧問3:1186345143 點擊這里給我發送消息顧問5:157291034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于我們 | 服務中心 | 友情鏈接 | 聯系方式 | 網站律師 | 人才招聘 | 廣告服務 | 數據檢索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聲明:1、本站及其關聯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。根據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,如所轉載文章侵犯了您的權利,請聯系我們刪除;若未聯系,則視為默許。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后果,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。2、本站及其關聯網站所轉載資訊及文章,均由軟件下載、摘編自其它媒體,其目的在于信息傳播,與本網站立場無關,我方 也無法對其真實性負責。請注意鑒別。3、本網站信息僅供參考,真實性、合法性由信息提供者負責!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客服电话:010-53341603/13011036746  舉報(投訴)電話:010-53341603 E-mail: 1572910347@qq.com 京ICP備16000608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© 2001-2016 版權所有北京標信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